5月28日下午,“岭南四人行——朱广贺、袁朝晖、张永利、赵兴富诗书画印第二回展”在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成功举办后,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让观众可以更全面了解参展艺术家,现分期推出四人的个人简介、参展作品图集和评论文章。本期推出的是 朱广贺 。
古朴拙茂,畅快淋漓——朱广贺陶瓷印作品观后感(节选)
展厅现场
广贺从北方取来陶瓷印真经,又善与岭南佛山陶瓷“石湾公仔”结合,定居佛山并在各大学、青少年宫等开设课程教授陶瓷印创作技法,培养一批又一批陶瓷印爱好者,为非遗项目石湾公仔注入了新活力,对陶瓷印艺术在广东之推广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实可喜可贺也。
朱广贺 白云堪卧 陶瓷印
忆余首次在广贺工作室观赏陶瓷印时,可谓心情愉悦,深受启发。其创作成果不仅能以传统的篆刻观念去评价,亦很有创新性与时代气息。正如其书法,余若干年前观其书法和篆刻系在谢建中老师工作室,当时就觉得其作品与余有强烈共鸣。几年后余初见广贺兄时,似是故人久别重逢。双方于书法上很有神交之感。
朱广贺 抱元守一 陶瓷印
广贺兄之印,尽显天地自然之美,神、气、骨、肉、血,五者皆具。其神采不拘一格,自由行走于汉摩崖、魏碑、民间石刻、砖铭及书法绘画之天地之间,洋洋洒洒、清逸有神;其气韵古朴拙茂,于朴中见拙,拙中见巧,充满童稚之趣,余甚喜之;
朱广贺 大方无隅 陶瓷印
其形自带风骨,疏朗与茂密、矛盾与统一令人折服;其肉肥瘦短长,千姿百态,如诗似画;其血气脉通达,呼吸自如,畅快淋漓。试观《一尘不到》印面,可感到其疏密有致之节奏韵律,如汉魏碑刻与砖铭,并与印钮制作之”佛山公仔”元素相映成趣。
朱广贺 无上清凉 陶瓷印
又观《上善若水》印,其线条、节奏似春风杨柳,飘逸灵动。再观《乾坤大义(朱文)》印,该印14厘米见方,可算大印,刻此印如书法写大字,功力不逮者则难以掌控。只见此印篆味、碑味俱全,刀法、骨力十足,并有方形、三角形构图元素之对比,如书写般律动之线质,都给人以大气磅礴又古雅静穆之感。
朱广贺 花开五叶 陶瓷印
广贺兄善于运用传统书画章法与现代构成之观念在其陶瓷印作品中,使其作品图式如其书法、绘画,具线条、章法之美,如人们心源之美之时代音符,承载着深刻哲理与艺术思想,亦系他多年于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中努力探索之阶段性成果。
作者:黄一汉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老年大学校长
广州市黄埔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朱广贺的印中日月(节选)
广贺先生着手治印,已有四十多年。七年前,开始沉迷陶瓷印创作。彼时,陶瓷印以其制作繁琐、可控性差等因素早已淡出历史视野,更不为大众所知。寂寞小路,知己二三,前途惘然,而广贺不畏艰难,不避辛苦,亦不问前程几何,不计成败得失,独抱一腔热情,寓居南国小城。调泥、试刀、烧窑,反复琢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治印无数。
朱广贺 印陶薪火 陶瓷印
幸甚,广贺的坚守迎来陶瓷印艺术的春天,也迎来他艺术风格的成熟。他的印,师法汉唐古风,朴拙天真、苍茫浑厚、烂漫生趣,篆刻时的匠心独运,加上窑变的不可知因素,都为他的陶瓷印平添一份机趣,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朱广贺 佛造像 青田石
数十年间,经历多少苦况、多少失落,广贺不曾对人言。相聚的时候,他总是言谈最少那个。但艺术使他获得的满足,却通过他治印时娴熟的刀法、痴迷的神态,以及一丝不苟的专注表现出来。他用他的踏实、他的埋头苦干,去颖悟,去经历和抵达。
作者:鲁锥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
作品赏析
朱广贺 本是确因联 2021年 180x28cmx2
朱广贺 陆游诗晚潮 2021年 69x36cm
朱广贺 吴梅村诗剑池 2021年 70x38cm
朱广贺 吴梅村诗试剑石 2021年 70x38cm
朱广贺 何耕诗春日 2021年 39x69cm
朱广贺 白云悠悠 2022年 33x33cm
朱广贺 一跃天池 2022年 90X 180cm 纸本水墨
朱广贺 馨雨 2015年 180x70cm 纸本水墨